歷史學家這一行業,我認為是在從事找尋、發掘與重構的工作,這是一項美妙的行業,但也是一項困難的行業,要做的好,必須投入相當的工作, 擁有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,以及具有一項真實的智識力量:好奇、想像、組織能力、清晰的表達,與公正不偏頗的思想,並具有對不同類型的人的感受力。 -Marc Bloch

2011-12-18

Writing History

10:42 Posted by Unknown , , No comments
(開始把這學期零星寫的東西貼過來。其實這裡的日子如此豐富精采,應該多寫一些才對。只是學期中實在太忙,完全沒辦法靜下來寫些東西。也許趁著假期來回溯一下。可假期間該作的事竟也這麼多。)

而學期竟然就這樣結束了。在吐氣成煙的冬夜,外頭不知零下幾度,終於把最後一份報告做了結尾。宿舍的人們似乎走的大半,變得比平時更加安靜。不知道是該開心或還是不甘心,它竟然就這樣結束了。

意外或不意外,第一個學期碰到了許多困難跟挑戰。用另一個語言閱讀思考寫作,一切速度都慢了下來,像是被誰偷走了一半智商和許多信心。幸好也
遇見了許多好人,新的朋友或舊的朋友都給了許多鼓勵和幫助。

一學期下來讀了太多,有些消化不良,還需要趁著假期好好思考一下。

此地所有歷史學的一年級博士生都得上一門名為Writing History的課。一班二十來人,大家的興趣南轅北轍,因此似乎部分人對這課有些微辭。但我倒是挺喜歡的。課程的設計就是每個星期一本重要的著作,有比較理論的如Michel Foucault、Joan Scott、James Scott、William Sewell、Presenjit Duara。不過讀到Duara的書時,同學們紛紛表示:歐中國史我完全不了解,所以....據說另一班(那一週分成兩班上課)負責帶領班級的年輕美國史老師,對該書關於中國史的實證研究部分,也完全跳過不提。不過這情形倒沒出現在我們班上。

我們也讀了一些確實精采的作品,如C. A. Bayly的The Birth of the Modern World,是一本充滿野心的全球史作品,真的幾乎把十九世紀(所謂的Long Nineteenth Century,從1780-1914)都寫遍了。這原本是一本教科書,不過Bayly顯然更具雄心。他想要證明,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從全球史的角度去撰
寫。因此中國的太平天國與美國的南北戰爭,都被視為一個全球性的事件,因為他們所造成的影響都不限於一時一地。

另一本National History and the World of Nations討論日本、法國跟美國三地國族歷史寫作的興起。作者Christopher L. Hill是日本文學研究出身,因此把國族歷史作品也當成文本來分析,班上的討論因此一度集中在:這到底是不是歷史?如果換成歷史學訓練出身的研究者來寫,會是什麼模樣?也許是對於文學理論長期的興趣,我自己對這本書並沒有特別感到扞隔之處。當然這書不是不能挑剔,不過有時感覺去要求每本作品都面面俱到,似乎是有些不切實際。這世界上何曾有過完美的作品?

另外值得一提,Hill的結論之處對時興的全球史也有批評。他認為,國族歷史的興起,其實透過歷史寫作,將民族國家的自然化,讓後來的讀者忘卻民族國家興起過程中的權力與暴力。同理,日興的全球史取徑,也很可能將當下的全球化給「自然化」,讓我們忘了全球化背後的商業權力。他並不反對全球史的寫作,可是卻要提醒歷史學者別成為了跨國公司的工具。

還有一本Gay New York也相當有趣,可惜沒辦法仔細看過,只能匆匆翻閱。但該書的作者George Chauncey有個重要觀點,他說以往歷史論述總是認為二十世紀前期的同志是被壓抑和壓迫的,要待二戰之後的同志運動的風起雲湧,才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聲音。可是Chauncey正是要證明,從1890-1940,同志在公共場域從未缺席。這本書很厚,但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重建這段被遺忘的歷史。

這課的期中要寫兩份書評,期末則交一份3000字的長書評,任選一位學者的第一本著作,最好也能比較書與其博士論文(通常是書的前身)的差異。期末時左挑右選,要找一個大概熟悉的領域,自己喜愛且重要,還是第一本著作,其實不是那麼容易。原本想寫Londa Schiebinger的第一本書The Mind Has No Sex?: Women in the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。但後來想想,對於西方科學史的發展其實仍不夠熟悉,寫起來或許不夠順手。

最後寫了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,深感是個正確的決定。儘管書評寫的差強人意,但書本身寫的真好。而且從博士論文到改寫成書的過程,竟也見證美國史學界從社會史(研究婦女生活)到文化史(研究性別關係如何被建構)的轉向。勇氣十足的作品。

2011-12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