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學家這一行業,我認為是在從事找尋、發掘與重構的工作,這是一項美妙的行業,但也是一項困難的行業,要做的好,必須投入相當的工作, 擁有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,以及具有一項真實的智識力量:好奇、想像、組織能力、清晰的表達,與公正不偏頗的思想,並具有對不同類型的人的感受力。 -Marc Bloch

2008-09-09

從瘴癘之地到清潔之島─館藏日治時期醫療衛生類書展

21:00 Posted by sharpy , No comments
「從瘴癘之地到清潔之島─館藏日治時期醫療衛生類書展 」
展出時間◎2008年9月6日至10月26日
展出地點◎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六樓


1860年代臺灣開放通商口岸後,西洋傳教士馬雅各、馬偕等人陸續來臺,開設診所治療病患,以醫療輔助傳教,開啟臺灣西方醫療的黎明期。1895年,臺灣因馬關條約而割讓予日本,臺灣總督府基於殖民統治的需要,將西方近代醫學與公共衛生體制移入臺灣。

日本領臺初期,臺灣總督府致力於鼠疫、霍亂、瘧疾等急性傳染病的防治,開始推動各項衛生措施及培育醫療人才,分別在主要城市進行衛生工程建設,設置官立醫院、公醫制度、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等。

1920年代以降,各種傳染病有效被控制,總督府開始重視慢性傳染病,以及癩病、結核病、性病等特殊社會性疾病問題。1930年1月,總督府設置「更生院」,作為鴉片烟癮矯正治療的機構;同年12月,開辦「樂生院」,進行癩病患者的隔離療養,同時並透過各類教育系統強調個人衛生及健康習慣之養成。

醫學教育方面,從1897年創立「醫學講習所」到1936年成立「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」,醫學教育機構歷經多次變革,培育許多近代醫療人才。

傳統醫療方面,1901年臺灣總督府發佈「臺灣醫師免許規則」,實施漢醫檢定制度,臺灣合格漢醫人數逐年減少,相反地,醫學校畢業生漸次增加,1922年以後西醫人數超過漢醫,西醫成為臺灣社會醫療的主體。

本展覽以主要的傳染病為主軸,介紹日治時期各項防治措施和衛生建設,藉以瞭解此一時期醫療與衛生發展的歷程。

0 意見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