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歷史研究者不只能夠根據過去事件的實際後果來看待他們,而且他們經常
無法避免這樣作。歷史闡述中的興趣與價值,經常正在於重新找回一種對事件的觀點,而這種觀點是由於我們的後見之明才使得我們看不到的。馬丁路德並沒有計畫、預想、或者企望那個他的行動所激發的新教的宗教改革。看待這樣一個人的行動,就像他看待它一樣,小心謹慎地將我們所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全部凍結不論,無疑應該是歷史的想像的最困難技藝之一。我們應該順便指出,這個問題不只局限於敘事史的範圍,它也不只是一個與遙遠的歷史人物同情共感(empathizing)的問題而已。心態史或概念史,亦即Foucault所啟發的那種歷史,也類似地拒絕將過去的事件(包括理論或著作)僅僅當成後來發生者的前驅先兆,以便排除事後領悟的洞見。因此牛頓的理論,必須考慮到他所屬時代的宗教的宇宙論來觀察,而不僅僅被視為我們自己的時代的物理理論之先驅而已。」-- David Carr, "Getting the Story Straight: Narrative and Historical Knowledge" 中譯文在 蕭阿勤,《回歸現實》,381-382。
借用王汎森老師的文字,這是:「順著放電影,也就是努力回到最初的『無知之幕』,一步一步展向未來。」
I should notify my pal about your post.
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