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學家這一行業,我認為是在從事找尋、發掘與重構的工作,這是一項美妙的行業,但也是一項困難的行業,要做的好,必須投入相當的工作, 擁有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,以及具有一項真實的智識力量:好奇、想像、組織能力、清晰的表達,與公正不偏頗的思想,並具有對不同類型的人的感受力。 -Marc Bloch

2012-12-21

關於南韓大選

12:03 Posted by Unknown , 3 comments
昨天哈佛的韓國研究中心舉辦一場南韓大選結果的討論會,主講人包括校內的韓國史與日本史教授,還有前美國駐韓大使,跟其他研究亞洲國際關係的專家。雖然我對韓國政治蠻陌生的,但對這事情有些好奇,又覺得韓國跟台灣畢竟關係密切,所以就跑去聽一下。以下是昨天的筆記。

Carter J. Eckert (Harvard):

這次大選原本有三個主要候選人:朴槿惠(新世界黨)、文在寅(民主統合黨)、安哲秀(無黨),後來安哲秀退選,就變成一對一選戰。朴槿惠通常被認為偏保守,文在寅則是相反的形象。選前大家以為會是緊繃的選局,開票出來朴槿惠得了過半的選票,超越對手不少。

朴槿惠今年六十歲,女性,未婚,父親是前南韓總統朴正熙。朴正熙在南韓近代史上是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人物,他在六零年代因軍事政變上台,然後修改法律,連續擔任了十八年的總統。同時,他在統治期間採取許多鐵腕手段壓制反對聲音,因而被視為獨裁者。但另一方面,南韓在他統治下,歷經高速地經濟發展,所以至今還有人認為他是南韓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總統。

換言之,朴槿惠其實是一個獨裁統治者的女兒,這對她的選戰有正面也有負面的影響,端看人們如何評價朴正熙。她的對手文在寅就說,她在青瓦台(南韓總統官邸)當公主,我則是在外頭(為了爭取民主)被逮捕。

除了父親外,朴槿惠的母親也值得注意。1974年,朴槿惠二十二歲,正在法國留學,她的母親則在國內被暗殺身亡。暗殺者的目標原是她的父親:當時正在發表演說的朴正熙。(朴在幾年之後也被暗殺。)據說事件發生後,朴正熙仍在台上把演說完成,然後才走到台下,拿起妻子的皮包與外套,趕赴醫院。事件發生後,朴槿惠立刻返國。更重要的是,她接替了母親,擔負起南韓的「第一夫人」的角色,包括跟許多外賓會面。




2012是大選年,日本有了新的首相安倍晉三,在中國有習近平,台灣馬英九連任。有趣的是,這幾個人其實都差不多年紀,都出生於1950年前後。(安倍1954,習1953,馬1950,朴1952),共同的世代經驗──如果有的話──會在未來東亞關係上扮演什麼角色,就值得注意了。

Sung-Yoon Lee (Tufts University):

朴槿惠的女性身分這次屢屢被提出來談。這當然很特別,因為她是南韓近代史(有人甚至說是一千多年的韓國歷史)上,第一位女性的最高領導人。事實上,在中日台韓四國中,她也是第一個女總統。

但這事情有點複雜,因為一方面朴槿惠並不像是有抱持女性主義立場的人;甚至有人說,她根本不能算是女的──因為她沒有結婚,所以根本不是一般的韓國女性。

這次南韓大選的投票率有七成五,算是相當高。最值得注意的是,五十歲以上的選民,以支持朴槿惠居多,也決定了選戰結果。這跟一般理論認為高投票率會對反對黨較有利的說法剛好相反(因為不愛投票的年輕人通常支持反對黨),也反應韓國人口結構的變遷。

北韓在這次選戰中扮演的角色不多。雖然選前一週發射飛彈,引起國際注意,但奇怪的是金正恩並沒有趁機對選戰表現出更強烈的立場,也許是忙著慶祝?另外,南韓選民對於飛彈事件反應也不強烈,因為這次試射的假想敵不是南韓,而是美國。

Kathleen Stephens (Former U.S. Ambassador to the Republic of Korea):

這次選戰像是韓國近代史的縮影。朴槿惠代表父親統治、經濟發展的年代;文在寅是追求民主的世代;安哲秀(大學教授,防毒軟體公司老闆)則是有點後現代的味道。

1980年,南韓剛剛民主化的時候沒有人想到會有女總統。當時連美國的外交機構對於性別議題都是相當保守,比如女外交官就十分罕見。

一個女性總統,不論她自己有什麼立場,還是有可能對於現有韓國的性別關係有象徵性的意義,比如可能鼓舞年輕的女性追求自我。

朴槿惠不只是獨裁者的女兒,她也經歷十多年選戰生涯。

另外,很多人看到朴槿惠,想到的不是她的獨裁者父親,而是她母親。因為在她擔任第一夫人的期間,她的形象也慢慢跟母親重疊在一起,連髮型至今都還是跟她母親類似。而跟她父親充滿爭議性的形象不同,她的母親在南韓普遍受到正面的評價。

就美韓關係而言,歐巴馬在前一任總統李明博任內訪韓兩次,並說美韓關係是前所未有的好。這不完全是場面話,美韓已經簽了自由貿易協定。而朴槿惠目前看來會延續李的親美立場。

但南韓國內的經濟是一個重要議題。這次選戰中甚至有人提出「經濟民主化」這樣的概念。因為南韓大企業的勢力實在太強,造成一般人的反感。

有一半的南韓選民對於這次選戰結果感到失望。但這其實是民主常態。韓國跟日本在這一點上不同,日本雖然有投票制度,但是長期以來都是同一黨在執政。韓國則時常有政黨輪替的可能。失敗總是讓人不愉快,但也有可能帶來新的刺激。

Andrew Gordon (Harvard University)

朴槿惠上台對於南韓女性地位有多少提昇,有待觀察。她跟亞洲幾個女性領導人有點類似,就是出身顯貴之家,仍有點世襲政治地位的味道。

關於中日韓這一波的政治接班,也未必能給予太高的期待。因為新上台的領導人,也可能忙著鞏固自己的政治力量,未必就會推動快速的變革。

日韓大選除了日期意外地接近外,選戰的議題,比如高齡化社會、經濟不平等,這一類的問題倒是相當類似。韓國唯一特別之處,還是在處理大企業的問題。這一點日本比較不在意,可能是因為日本已經沒有可以和韓國匹敵的大企業。

朴槿惠跟安倍都被認為是「保守派」,可是保守派的意義在各地可能不太一樣。比如安倍在某些立場上被認為是保守,可是他的經濟主張,比如提高政府投資,反而接近歐巴馬。

日韓關係,最需要處理的還是領土問題(日本人稱竹島,韓國人稱獨島的地方)跟歷史議題。安倍應該會在朴槿惠就任前,前往竹島的祭典;屆時韓國可能會不願意邀請日本代表參與就職典禮,造成雙方關係緊張。不過對日本而言,日韓關係其實比不上中日之間的緊張和危險,後者應該才是他們真正在意的問題。

安倍被認為是一個口頭上強硬,操作上務實的政治人物。但鄰國是否認知到這一點,就很難說了。

William Overholt (Harvard Kennedy School)

中韓關係正常化二十年,中韓已經在談自由貿易協定。南韓民眾對於中國的想法分裂又矛盾,一半的人認為中國是重要的盟友,另一半則認為是嚴重威脅。一半認為中國比美國更重要,另一半人則持相反意見。

對中國而言,南韓是崛起的勢力,日本則是衰落中的強權。

南北韓的統一目前似乎不是最重要的問題。如何處理北韓的核子武力比較重要。

有些人關心,韓國會否過度依賴中國,但數據上顯示,就貿易而言,日本和美國其實對韓國同樣重要,所以這還不算是真正的問題。

而美韓的關係現在也走向平等。


(附帶一提,我雖然沒有一直在追蹤南韓新聞,不過我看到最好的報導好像都是來在新頭殼:http://newtalk.tw/  )

3 comments:

  1. 不好意思,又再次打擾...

    其實我是為了想要搜尋這位學者「Carter J. Eckert」 ,才找到這裡來的。
    因為在一本「在美國研究的韓國史」書上看到他在「offspring of empire」的一段論述,這位學者表示韓國的民族主義已混有馬克思主義了。
    這真的是很厲害,我雖然也有感覺到這個問題,但目前在韓國對韓國人講這句話的話,都會被他們翻白眼。儘管我們的教授們正在因為這個問題,而與整個大韓民國戰鬥中,很顯然地,這個問題已經幾十年來根深蒂固,根本就聽不進去。

    廢話說太多了... 只是想請問,這位學者在美國的評價又是如何呢?

    ReplyDelete
    Replies
    1. 我不敢說我很瞭解美國的韓國研究,只能就我所知稍微談一下。

      Eckert老師在哈佛任教快30年,期間主持韓國研究中心超過十年,在美國的韓國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位置,也培養很多學生。他的老師是華盛頓大學的James B. Palais,Palais的老師則是哈佛第一代的韓國史教授Edward Wagner,這兩個人應該算是美國韓國史研究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代表人物。Eckert或許可以算是第三代代表吧。

      其實美國的韓國研究一直算不上太興盛,哈佛會有韓國史的位子,或許跟韓戰有點關連。當然最近Korean Foundation模仿當年Japan Foundation的模式,捐了很多錢給美國的大學,成立了很多新的職位,韓國研究好像一下子變成顯學。之前碰到幾位美國教授,就曾經建議台灣也應該這樣來提供台灣研究的能見度,不過台灣政府願不願意這麼做,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      回到Eckert本人。如你所說,他的第一本書(就是Offspring of Empire)研究殖民時代韓國資本主義的發展,他的結論是,韓國的資本主義跟殖民很密切的關係。這個說法跟傳統韓國學者的說法很不一樣,甚至背道而馳。傳統民族主義的說法就是,日本殖民壓制了一切韓國的經濟發展,因為日本只是剝削殖民地。可是Eckert從檔案中看到的並不是這樣。

      這個說法引起了一些韓國學者的反彈,認為他在為殖民主義辯護。但他自己否認。他只是認為民族主義的史觀並不符合事實,也不能很好的解釋歷史。

      這書很晚才被翻成韓文,據說是最初的譯本並不好,所以被擋了下來。尷尬的是,日文版比韓文版更早出來。不僅如此,日文版還把書名翻譯成了「日本帝国の申し子」,「申し子」只的是像神明祈禱後獲得的子嗣。這比原本書名中比較中性的offspring,具有更強烈的意涵,好像真的是在為殖民主義辯護。所以也引發了一些風波。

      不過這本書得了美國亞洲研究年會的一個大獎,說明學界還是肯定這本書的貢獻。

      Delete
  2. 真的很感謝你的回答~^^

    基本上,韓國的確是過度否定日治時期日本所做的一切,他們很糾結「親日與反日」這個問題,大多數都認為,在被日本占領之前,他們的「大韓帝國」其實已經具備了現代化的能力。

    我國高中時在台灣學到的日治時期,大多都是很正面地看待日本對台灣的經濟發展,當然該批判的還是有批判,不過批判方式還是有點延襲國民黨式的風格(印象中),但批判的比率似乎沒有以前來得多就是了。之後和韓國教授聊到這個的時候,他們貌似有點意外...= =

    但說實在,韓國也是有許多日治時期的企業或是機器、房廠之類的沒有破壞,還接手繼續發展下去,按韓國人一般認為的「清算親日勢力」,照道理來說,那些全都要打掉重練才對,他們也沒有這麼做。看不到這些,卻一昧地一直在稱讚北韓搞這套搞得很徹底,可是北韓真要說也沒有清算的很徹底,這就題外話了。(他們普遍都認為他們早在朝鮮時代,或是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「民族主義」思想)

    至於Offspring of Empire這本書,韓國是在2008年才翻譯出來的,譯名叫「帝國的後裔」。當時 2008年時,韓國的教科書左派傾向這問題又被吵出來,儘管那時候有做了一次修正,但是今年又再吵了一次。因為主張韓國教科書大多數是左派的學者們認為,韓國太過度糾結「反日」,不正視日治帶來的發展,而且,80年代末開始,許多韓國學者開始研究社會主義思想,用敘述歷史的角度上,總是會帶有左派思想,所以堅持大韓民國是民主自由國家的學者們,就認為他們根本就是在讚揚金日成萬歲,但因為這些學者大多都在韓國史學教育或是當官的,所以他們傳輸給國民的想法已難再改。(以上是他們的主張,也就是我的教授們學會)

    不好意思我又廢話太多了,再次感謝你的回答,過幾天我也得去借這本書來看的說,到時候再看看這本書翻譯的如何。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