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學家這一行業,我認為是在從事找尋、發掘與重構的工作,這是一項美妙的行業,但也是一項困難的行業,要做的好,必須投入相當的工作, 擁有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,以及具有一項真實的智識力量:好奇、想像、組織能力、清晰的表達,與公正不偏頗的思想,並具有對不同類型的人的感受力。 -Marc Bloch

2010-01-12

皇帝与祖宗:华南的國家与宗族

11:56 Posted by sharpy , No comments

這套書翻譯了很多重要的漢學著作,但翻譯品質良莠不齊。我自己讀過的裡頭,不好的居多。不過本書由同樣任教香港中文大學的卜永堅(牛津大學博士),譯筆應該值得信賴。本書是科大衛長期研究華南宗族的結晶,書名已經明白指出科大衛一貫的觀點。記得當時到徽州去作田野調查,當地教授提到科大衛也曾來過,「在他看來,到處都有國家的影子。」


皇帝与祖宗:华南的國家与宗族

出版日期:2009年11月
作 者:【香港】科大卫
译 者:卜永坚


内容简介:

本书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:朝廷的法典条文,民间的礼仪习欲,者者如何交织在一起,指导着“华南”这个有意识的、历时数百年的地域建构进程?本书显示:历史王朝都致力于华南的政治整合,要培养出敬畏官府、纳粮当差、安分守己的良民。这套语言有两个互相发明的关键词:“皇帝”、“宗族”。它们渗透到一切礼节、身份、地位、财产权、商业习惯、社会流动、社区构建之中。华南与王朝中央之间的正统纽带,不仅建立于里甲与祀典之上,也建立在“宗教”这套语言之上。



作者简介:

科大衛,1947年生,英國牛津大學中國近代史講師、聖安多尼學院院士、香港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。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博士。研究範圍包括宋代以來中國社會的演變,特別是華南地區文化與鄉村社會變遷。科教授的研究,著意於田野調查,在著作中亦多使用口述、碑銘、契約等資料。



鸣谢:

本书之写作,历时凡二十年。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内,帮助过我的朋友与同事是如此之多,以至于我无法一一开列。但我至少必须鸣谢的,是一小群在香港与内地的朋友,他们把田野调查视为历史学家的家常便饭。他们包括:刘志伟、陈春声、郑振满、程美宝、蔡志祥、赵世瑜、梁鸿生、邵鸿;另外还有并不在中国任教的萧凤霞、丁荷生(Kenneth Dean)、劳格文(John Lagerwey)。我也必须鸣谢已经过世的朋友彭振球。彭虽然是律师,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过世之前,他陪伴我多次走访内地。我不敢说我们开创先河,但我敢说我们独辟蹊径,希望以后借道者日见其多吧。

当然,除了他们之外,有更多的人,在我写作这本书的各个阶段帮助了我。最早鼓励我写这本书的,是叶显恩、谭棣华、许舒(James Hayes)。在不少地区,当地人士和当地博物馆负责人为我广开方便之门。曾经有几年,我在广东省图书馆长期阅读史料,古籍部的馆员对我的宽容与耐心,我是很要感谢的。在一关键时刻,艾德·维克伯格(Ed Wickberg)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为我找出一批重要文献。黄永豪不仅帮我把影印资料从广州搬回香港,而且他的硕士论文所处理的一批宝贵史料,也让我获益匪浅。20世纪80年代,当我研究佛山时,罗一星处处启发着我。20世纪90年代,xii周绍明(Joseph McDermott)安排了不少研讨会,使我能够与同行们讨论正在形成的观点。

我写作此书的决心越来越强烈,目的是摆脱珠江三角洲,迈向新区域。而在新的区域中,许多人帮助了我:在台湾,有吴密察与黄富三;在山西,有张正明。假如我没有在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区域进行田野调查,恐怕我无法发展出一套观点,把这本书写成现在这个样子。

我也必须鸣谢各个提供研究经费的单位。我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至1989年,期间几次得到中国文化研究所和共济会东亚研究基金(Freemasons Fund for East Asian Studies)的资助。1990年我加入牛津大学后,走访中国,往往得到东方研究院的旅费资助;而英国人文及社会科学院对于外国学者的资助,也使我能在英国召开学术会议,与中国学者会面。顺益台湾原住民基金会资助了我在台湾的一个研究项目;而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则资助了我的一个有关台湾、山西、广东的比较研究项目。香港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所提供了一笔经费,应付出版费用。对于以上单位的资助,我谨此致以最高的谢意。

有不少人阅读了本书不同阶段的草稿,他们包括:沈艾娣(Henrietta Harrison)、宋怡明(Michael Szonyi)、何汉威、朱鸿林、麦哲维(Steven Miles)、丁荷生、周绍民。他们指出了本书的不少错误,我非常感谢。贺喜与谢晓辉协助整理本书的参考书目与中英词汇对照表,杜正贞在本书完稿时也帮了忙,对于她们,我都非常感谢。

走访历史田野,参加学术会议,意味着长期不在家。我的妻子和女儿们却也容忍得下我的古怪行径。本书谨献给她们。

当然,本书的所有错误,都是我自己犯的,与别人无关。对于非专家读者的提示对于非专家读者的提示

在本书所研究的时段内,在大部分时期,中国在行政上都被划分为省,省以下设府,府以下设县。所谓“衙门”,是指省级官员、知府、知县等官员办公的建筑物。

珠江三角洲大致相当于广州府的范围,广州府位于广东省内。在明朝与清朝,广东省均由巡抚统治。在明朝,广东巡抚直接听命于北京的中央政府;在清朝,广东巡抚虽然仍直接听命于北京的中央政府,但也受两广总督的管辖。我在书中将会说明,两广总督这一职位,是由15世纪设立的两广地区最高军事将领演变过来的。

明朝的里甲制度,在县以下的行政规划中留下了痕迹。所谓“里甲”,是指把一个县的户,组成“甲”,再把“甲”组成“里”。县衙门大概为每一“里”都绘制地图,因此之故,有时候“里”也被称为“图”。

凡是登记了户口的家庭,其男子均可参加科举考试。在最高一级考试(会试)合格的考生,获颁授“进士”的头衔。在省级考试合格的,则成为“举人”;在县级考试合格的,就成为“秀才”。

度量衡的问题可能很麻烦。年龄以“岁”为单位,并从“一岁”算起,因此中国人的“十岁”,相当于西方计算方法的“九岁”。粮食是以容量为单位的,一“石”米大约相当于103公升;一“石”谷(即尚未褪壳的米)相当于100斤,大约相当于132英磅。土地以“亩”来衡量,一“亩”大约相当于六分之一英亩。货币方面,以块状流通的白银,其单位为“两”(1.33安士);铸成货币的白银,称为“银元”,1银元大约相当于0.72两。

第一章 序言

历史地理
第二章 光怪陆离的广州
光怪陆离的广州
南汉:一段插曲
北宋

第三章 儒家思想打进来了
儒学
地方精英

第四章 我们和他们
我们:地方统治圈
他们:“蟹”、“猺”、客家

第五章 土地
堤坝与沙田
传统的象征:房屋、遗迹、布施

从里甲到宗族
第六章 明初的社会
建立宗族的契机:里甲登记及其他
建立宗族礼仪

第七章 赋役的崩溃
黄萧养之乱,1449年
登记里甲与控制土地:顺德县罗氏的个案

第八章 猺乱与礼仪之正统
猺乱、陶鲁、陈白沙
齐整礼仪
十六世纪的社会革命

第九章 行政改革
行政改革
宗族规章:遵守礼仪,登记账目
丈量土地:编写土地记录

宗族士绅化
第十章 建设宗族:佛山霍氏
功名显赫:石头霍氏
厨窗效应:上园霍氏
厨窗效应:佛山墟市里的霍氏

第十一章 沙田上的大姓
大姓士绅化
结论:珠江三角洲社会的士绅化

从明到清
第十二章 士绅对于地方社会的控制
乡居显宦
里甲与民壮以外的军事问题

第十三章 明朝的覆灭

第十四章 宗族制度的扩散
明清时期的宗族建设
高层级宗族

第十五章 齐之以教:用时令节诞来管治社区
龙山镇的时令节诞
佛山:北帝及其游神活动
总之就是市镇联合体:九江的佛寺、庙宇、书院
唤起集体记忆:把社区整合到王朝国家内

第十六章 控制财产的组织:一个意念的力量
集体财产
宗族做生意来了

第十七章 盛世一记
数字
清朝政府的统治
学术与生活方式

十九世纪的转变
第十八章 桑园围
乾隆五十九年(1794)的洪水
嘉庆二十二年(1817)的维修
道光九年(1829)及十三年(1833)的维修
水利工程及地方管理的规模

第十九章 从民壮到团练
海盗来袭、防务孔亟、规模升级
鸦片,战争期间的团练

第二十章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的地方力量
团练局及沙田开发
长远的影响

第二十一章 外国因素与珠江三角洲社会
光怪陆离之外
枪械
并没有发生制度变化

第二十二章 民族国家的矛盾:宗族的落后性
税照收,但官府的合法性改变了
宗族不变,国家已变
宗族靠边站、宗族重生

尾声
第二十三章 珠江三角洲以外
参考书目

0 意見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