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學家這一行業,我認為是在從事找尋、發掘與重構的工作,這是一項美妙的行業,但也是一項困難的行業,要做的好,必須投入相當的工作, 擁有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,以及具有一項真實的智識力量:好奇、想像、組織能力、清晰的表達,與公正不偏頗的思想,並具有對不同類型的人的感受力。 -Marc Bloch

2012-10-27

真實世界的邏輯

11:57 Posted by Unknown No comments

昨天在校門附近的鬧街上,突然被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太太攔下來。她操廣東口音,牽著一支狗,問我會不會說中文。我說,會。然後她急促地就講了一大串,大概的內容是要我帶她去一個地方。我心想,這什麼要求,也太怪了吧。

於是我說,我現在有事,要去別的地方(這是真的),況且你說的那個地名我也不知道在哪裡啊。她指了指旁邊,一個年輕的華裔女生跟她的Honey正在用手機查地圖。我就湊了過去看,結果根本就在附近而已,大概十分鐘路程。我就跟太太說:這很近阿。她就呼嚕呼嚕又講了一大串,說她本來想搭計程車,可是計程車不讓狗上車,等等。然後就再一次拜託我帶她過去。當時我不知道怎麼,竟就突然轉念,跟她說好吧我帶你過去──雖然那跟我的目的地是完全反方向。

路程上我們聊了起來。一開始她還有點驚魂未卜的樣子,講話顛三倒四,我也聽得糊里糊塗。但慢慢也就聽懂了。她從廣東來,在先生妹妹的幫忙下,和先生、兒子移民到美國了幾年,大女兒因為「超齡」留在廣東。「唉,但我英文就不太行。」她說。

她住在波士頓一個遙遠的郊區,這個星期進城來幫忙帶小孩。誰的小孩?不認識的人,就是在報紙上看到廣告。小孩媽媽是個中國人,回國十天,只剩小孩的姥姥(阿嬤/奶奶)在此。中途小孩的媽媽從中國打越洋電話來,她把電話給我,對方跟我確定知道地點在哪,說「家人都在找她,麻煩你了。」掛電話後,她苦笑地說:「回去得讓姥姥罵了。」我問:「所以姥姥不帶小孩嗎?」她說:「小孩晚上要餵奶啊,一個晚上兩次,她姥姥說她醒來之後就睡不著了,所以才要找人幫忙帶。」

這個晚上她負責溜狗。想說在附近走一走,想不到天一黑,就走不回去了。於是剛剛在路上抓了一個中國學生,那學生把她帶到了地鐵站附近,也就是我們碰見的地方,說此地人多,比較好找人幫忙。不過這麼一走,她就更毫無頭緒了。她說:「都說就在哈佛附近,可是哈佛這麼大,我怎麼知道在哪裡啊。」又說「我就是英文不好,她們跟我說了路名,但我又看不懂路標,就記得是六個字母。」(其實是七個)

在我們快到的時候,她指著路邊的花叢說:看到這個花我就知道怎麼走了。於是我們就道別,她摸了摸身上說:真是抱歉啊,我身上真的什麼都沒有。

回程路上我一直在想此事。我一開始真是完全錯了,因為很多錯誤的預設。我預設所有人都會看地圖,所有人都會看路標,所有人都熟悉這附近的大小路,所以只要東西南北指一指,你怎麼可能找不到呢?

這事居然與我跟另一個朋友談話的內容有了意外的聯繫。我們當時講到,這世界有許多聰明的人,邏輯好、反應快,容易覺得別人很笨很與愚蠢很頑固,覺得這世界應該按照我的推理來走。他們慣於指出別人的謬誤,來增強自我感覺良好。他們通常在現行教育體制中獲得正面獎賞。當他們獲得了一點權力,又碰到挫折的時候,就特別容易覺得,都是別人的錯,反正你們這些笨蛋都不會懂的。

但是,問題或許不在邏輯推理,而是在真實世界中,有這麼多不同的預設,我們可能是因為站在不同的前提所以導出了不同的結論。我也常常在犯這種錯誤。如何對於自己世界觀的盲點保持警醒,這或許是這麼件小事給我的一點反省或啟示吧。(我怎麼把這件事情講的像一則預言了。它是真人真事,沒有改編!)

0 意見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