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學家這一行業,我認為是在從事找尋、發掘與重構的工作,這是一項美妙的行業,但也是一項困難的行業,要做的好,必須投入相當的工作, 擁有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,以及具有一項真實的智識力量:好奇、想像、組織能力、清晰的表達,與公正不偏頗的思想,並具有對不同類型的人的感受力。 -Marc Bloch

2013-12-21

塞內加爾在哪裡?

00:22 Posted by Unknown , , 1 comment


2013年11月,非洲國家甘比亞(Gambia)跟中華民國斷交。

如果你打開西非地圖,你會看到甘比亞的國家形狀有點奇怪,扁平而狹長。他有一面靠海,另外三面則被另一個國家包圍著。這個國家叫塞內加爾(Senegal)。

甘比亞和塞內加爾會變成這個模樣,跟歐洲的殖民主義有直接關係。

在這塊土地上有兩條河,一條叫甘比亞河,另一條叫塞內加爾河。當年大英帝國控制了甘比亞河,並從此地輸出奴隸到大西洋的另一端。法國則控制了剩下的地區,也就是今天的塞內加爾。

1960年代,這兩個地區先後脫離帝國掌控而獨立,儘管雙方的族群相當類似,但分裂的國土已是事實。獨立之後,甘比亞繼續使用英文為官方語言,而塞內加爾則用法文。


1960年,臺灣的人均GDP比塞內加爾還低一點。台灣是1,353美元,塞內加爾則是1,445美元。

今天當然不一樣了,現在臺灣的人均GDP是塞內加爾的18倍。

1960年塞內加爾獨立時和中華民國還有邦交關係,而且一直延續到了1964年,雙方才斷交。但塞內加爾當時並未立即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。

1968年5月,巴黎爆發大規模學運,不久後,位於塞內加爾首都的達卡大學(University of Dakar)也出現學運風潮,學生和工人們聯手要求政治改革。

達卡大學是法國在西非的學術重鎮,按照法國傳統大學所打造,吸引了很多留學生。

其實,1968年學運發生之時,達卡大學還有60多位來自臺灣的學生。

達卡大學的學生們從1960年到席捲全球的學生運動中汲取了思想資源,他們的偶像是當時象徵反叛的人物,包括切格瓦拉、卡斯楚、胡志明,他們甚至還熱情地讀毛語錄。

當時擔任塞內加爾總統的名叫桑戈爾(Léopold Sédar Senghor)。他是位詩人,也是塞內加爾自法國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,但一當就當了20年,從1960到1980。

他雖然是社會主義者,但他對共產主義並不友善。他甚至指責共產勢力介入了國內的學生運動。

桑戈爾
塞內加爾跟共產主義在這之前就打過一仗,但是這場戰役發生在地球另一端的越南──另一個法國的殖民地。

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,越南共產黨在胡志明的帶領下,要讓國家脫離法國獨立,結果和法國爆發了長達九年的戰爭。

當時塞內加爾的軍隊被法國調派去了越南參戰,很多士兵後來帶了越南妻子回非洲,在塞內加爾境內也形成了一個小越南社群。

越南戰爭才剛結束,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也跟著鬧獨立,結果塞內加爾的軍隊又一次被調派去鎮壓獨立勢力。

戰爭在1962年,以阿爾及利亞正式宣告脫離法國獨立作結。

桑戈爾在1980年下台,由他指派的繼任者狄烏夫(Abdou Diouf)接任。狄烏夫一口氣又當了19年的總統,從1981年到公元2000年。

狄烏夫

在任期間,狄烏夫還曾經和中華民國恢復邦交關係。除此之外,他也企圖和甘比亞建立聯邦,可惜最後以失敗告終。

雖然前兩任總統就包辦了39年的任期,但塞內加爾不是沒有選舉制度。事實上,在狄烏夫任內,國內就有三個政黨──也只能有三個。

塞內加爾曾經有條法律規定,必須有三個政黨代表三種不同的政治意識型態:共產主義、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。而每個意識型態,只能由一個黨代表。

塞內加爾的第三任總統瓦德(Abdoulaye Wade),在1974年創立他的政黨時,原本是位社會主義者,但因為社會主義已經由執政黨代表,只好改信自由主義。

瓦德從1974年創立塞內加爾民主黨起,參選過好幾次總統,但屢戰屢敗。1988年的選舉,他僅獲得25.8%的選票,他的對手狄烏夫則贏得72.3%選票。當然,反對黨認為其中一定有詐。

瓦德就這樣跟狄烏夫競爭了四次,終於在2000年3月19日以58.5比41.5,結束了社會黨將近四十年的一黨專政。

瓦德(右)與巴西總統魯拉

就在塞內加爾大選前一天,2000年3月18號,台灣也有一場選舉,結束了國民黨在台灣超過五十年的一黨專政。

美國的一份地方報紙,引用了美聯社對兩場選舉的報導,並且把兩件事放在一起。一邊是報導塞內加爾的狄烏夫承認敗選,願意促成政權和平轉移;另一邊則是報導國民黨的支持者走上街頭抗議,要求李登輝立刻辭去黨主席。

不過巧合只是巧合。2005年,塞內加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再次建交,結束了與台灣的邦交。






1 comment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