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學家這一行業,我認為是在從事找尋、發掘與重構的工作,這是一項美妙的行業,但也是一項困難的行業,要做的好,必須投入相當的工作, 擁有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,以及具有一項真實的智識力量:好奇、想像、組織能力、清晰的表達,與公正不偏頗的思想,並具有對不同類型的人的感受力。 -Marc Bloch

2014-05-10

誰創造了母親節?

18:49 Posted by Unknown , No comments

1914年5月9日,當時擔任美國總統的威爾遜(Woodrow Wilson),正式宣告每年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為「母親節」。從那一天起,母親節成為了美國的國定紀念日,今年正好一百週年。

威爾遜的簽名公告

當天觀禮的人群中,有一位來自西維吉尼亞州,名叫Anna Jarvis的女士。她和在場其他人的身分都不太一樣,她不是國會議員,也沒有官職,更不是誰誰誰的夫人。她沒有顯赫的背景,但她是當天的主角。因為她是創造了「母親節」的人。

Anna Jarvis的母親過世於1905年。她說,母親過世之後,她便常常在想應該有一個屬於母親的節日。而且她認為,「母親」不是抽象概念或集合名詞──每一個母親都應該被感謝──所以她堅持「母親節」的英文要用單數(Mother’s Day),不能用複數(Mothers’ Day)。

1908年她在自己的家鄉首次發起了母親節紀念活動,受到了廣大的回響,許多地方在隔一年也陸續跟進。在那之後,Anna Jarvis開始更有規模地推動這項運動,她不斷寫信給具有影響力的名人與達官顯要,包括前總統老羅斯福(Theodore Roosevelt)和馬克吐溫(Mark Twain),並且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,終於讓母親節成為全國性的紀念日。

只是,Anna Jarvis慢慢地發現,這個結果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。相反地,從那一刻起,母親節開始商業化,商人們逐漸加入了慶祝行列,熱烈地推銷鮮花與卡片。

在Anna Jarvis看來,這一切都偏離了初衷。她氣憤地批評,真正有心的人不應該買印好的卡片,而是應該親筆寫信給自己的母親;買糖果的人更是自私,只是打算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,根本沒有對母親懷著感謝之情。

於是她搖身一變,開始四處抗爭,要停止這種以母親節的名義營利的「歪風」。就連後來的第一夫人愛蓮娜.羅斯福(Eleanor Roosevelt)利用母親節進行慈善募款,在她看來都極為不恰當──這個紀念日是不應該跟錢沾上邊的。1925年,Anna Jarvis闖入一場聚會,抗議主辦單位銷售康乃馨,結果遭到逮捕,幸好隨後獲得釋放。整個事件還登上了紐約時報,儘管篇幅並不大──還真是每個節日的背後都有一個暴民。

Anna Jarvis
Anna Jarvis雖然沒能阻止商業化的風潮,但她倒是啟發了許多人,成功地讓母親節的概念跨出美國,傳播到世界各地。

住在英國諾丁罕的Constance Adelaide Smith,原本不過是位平凡的藥劑師,有天她偶然在地方的報紙上看到了Anna Jarvis的報導,受到了鼓舞,開始在英國提倡母親節慶祝活動。不過她沒有把美國的習慣照搬來英國,而是選擇了天主教大齋期的第四個禮拜天作為母親節。

不過每個地方引進母親節的動力各不相同。荷蘭的花卉業者,就是看中母親節在美國帶來的商業利益,而開始在國內提倡慶祝活動。法國最初的母親節,則是為了提高國內生育率,鼓勵大家多去當媽媽,而且生越多越好。日本的母親節訂立於1931年,選於當時在位的香淳皇后(昭和天皇的妻子)生日的那天,和天皇崇拜結合在一起。

在台灣大家似乎不加思索地就接受了美國文化。不過對岸的中國可就不一樣了,很多人並樂見美帝文化的入侵,因此幾年前開始,有人提倡中國應該要有自己的母親節。不過要紀念誰呢?當然是中國文化上最偉大的母親──孟子的媽媽。



0 意見:

Post a Comment